2023年1月上旬的一个下午,一辆出租车缓缓停靠在深圳福田区市花路边,车上的乘客匆匆下车,司机似乎还想等候下一位客人,并没马上将车开走。
正当司机盯着自己左侧的建筑工地出神时,车外传来一声“此处不能停车,请尽快驶离”。他转头看着四周,右边人行道上行人廖廖,更没有手里拿“唛”的巡逻人员。他愣了一下,此时,喊话声继续响起,似乎是从头顶传来,他来不及细想,连忙开车离开。
刚刚发生的这一幕,已经实时展现在10公里之外的深圳市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信投”)大屏上。
向司机“喊话”的并非执勤人员,而是市花路边一根“灯杆”上的广播终端。它不是普通路灯,而是“多功能智能杆”,在这段一百多米的人行道旁,像这样的“灯杆”共有5根。这种新型基础设施集智能照明、视频采集、移动通信、交通管理、环境监测等功能,能持续产生或接收信息流,能“看”、能“听”、会“思考”。标着45号的智能杆,上面有5G基站,能实现远程视频巡检;47号能及时发现机动车违停情况并进行驱离,大屏能显示当天的气温、噪声、空气质量情况;远处53号杆上的设备能对该路段进行人流和车流量统计,还能监测无线电信号。
如果走近看,杆体上还有一个网络标志,打开手机的NFC一碰,就能立即连上Wi-Fi……到目前为止,智能杆能实现的应用已有36个。
2022年底,被称为“5G之城”的深圳累计已建、在建多功能杆近1.9万根。在深信投的大屏上,市内投入使用或在建的多功能智能杆的分布情况,以及它们所采集到的数据和视频信息都能实时呈现。
“如果把城市比作‘生命体’,多功能智能杆站就是智慧城市的‘神经末梢’”,深信投董事长陈晓宁说。作为全国首家多功能智能杆运营主体公司,深信投承担着运维管理多功能智能杆及配套资源的使命。基于华为智慧城市物联感知网解决方案,深信投用两年时间逐步打造起一个全面感知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系统。
在陈晓宁看来,这些林立的“神经末梢”未来会是城市的一个个“数字站点”,它们将发挥“城市锚点”的作用,助力深圳贯通城市智能体“经脉”,从而支撑各类智慧场景业务,提升城市治理精度。
图:在福田市花路样板点的多功能智能杆
5G推动,基站上“杆”
“事实上,从深信投真正投入运营多功能智能杆,到孵化市花路场景应用样板,前后仅用了两年”,深信投副总经理马龙彪说,真正促使智能杆发展的,正是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深信投成立的2017年,国内智慧灯杆技术已日益成熟。2019年6月,工信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推动5G商用驶入快车道。深圳很早就认识到,多功能智能杆是挂载设备的重要基础设施,将成为未来构建新型智慧城市全面感知网络的重要载体。2019年出台的《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率先实现5G基础设施全覆盖及促进5G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加快推进多功能智能杆建设,助力深圳建设5G产业标杆城市。
这份文件中也明确,深圳特区建发集团负责全市多功能智能杆及配套资源的统一运营、统一维护,深信投作为特区建发的全资子公司,主导编制完成全市多功能智能杆专项规划及多项地标、搭建全市多功能智能杆综合管理平台。“其全资子公司深信投公司成立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助力全深圳5G全覆盖”,马龙彪回忆说,2020年6月深信投公司仅用45天时间,实现了沿江高速5G全覆盖。
他说,5G基站是较早“上杆”的设备,那时就开始跟通信设备厂商合作。传统塔站、屋顶站虽然性能强,但又大、又重、功耗高,并不适合智慧杆。而传统小站虽小易部署,但是功率不够,此外5G频段也会带来部署成本的飙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深信投联合华为,根据智慧杆部署场景,重新设计紧凑型基站,并不断提高基站的有效输出功率,打造适配智慧杆的新一代基站。为了满足智慧杆场景灵活配置、灵活扩容的严苛要求,华为还开发出了系列化的刀片电源等产品,可以像搭积木一样,按需求进行灵活拼装。
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深圳已实现5G基站建设数量和多功能智能杆建设数量两个“全省第一”:其中2019年建成5G基站超过1.55万个,占全省40%;建成多功能智能杆2289根,占全省70%。福田区侨香路的智慧路灯,到华强北的联防联控智能场景应用,从光明区光侨路的首个多功能智能杆存量改造项目,到沿江高速宝安段的“多杆合一”全覆盖项目,多功能智能杆建设项目由那年开始,如雨后春笋般落地,显示出“飞”一般的“深圳速度”。
2019年,深信投参与制定的《智慧城市 智慧多功能杆 服务功能与运行管理规范》正式发布。作为国家标准的试验田,深圳在多功能智能杆运行管理方面的经验,为国家标准的起草提供了重要参考,推动深圳经验上升转化为国家标准。作为首个多功能智能杆国家标准,推动“多杆合一、一杆多用”,促进多功能杆行业发展,为构建物联感知网络,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的数字底座提供了重要支撑。
联合创新,寻找“场景”
2020年8月,深圳宣布实现5G独立组网全覆盖,率先进入5G时代。当时的数据显示,深圳已累计建成超过4.6万个5G基站,密度国内第一。深信投开始思考,如何推动多功能智能杆走向全面感知网络体系建设。
陈晓宁坦言,深信投成立不久,面对的是一个新兴的行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要懂技术,更要懂业务,研发专业人员和产品经理非常欠缺。要快速打开局面,需要从生态伙伴中寻找研发能力强的合作对象,发挥技术和运营的优势,协同攻关。“对我们来说,做运营要有场景,你得知道客户需要什么”,她说,在前期5G基站的合作中发现,华为有研发能力,又有产品,但和深信投一样,这家公司也在“找场景”。“如何把产品组合起来,告诉客户能够实现什么样效果,这就成了我们的契合点”,她说。
同样将“万物互联”当作未来发展的目标,又面对同样的难点和痛点,两家都在寻找“场景”的公司又走在了一起。从2021起,深信投与华为开始聚焦场景,从如何组网,选设备开始切入,研究解决方案。为了让深圳人对于多功能智能杆有直观的感受,深信投选取市花路开始打造落地样本。
针对传统灯杆功能单一,难以应对辅助当前交通、环保、卫健等多类场景的智慧化建设等问题,双方创新性地运用网算一体的环网架构,采用远端连接和控制,软件自定义、边缘计算联动自主决策四大关键技术。
传统的“星型”组网,每根智慧杆要拉一根光纤,一旦光线断了,这根杆就“瘫痪”了。在市花路项目中,智能物联网关与工业物联网交换机1:N搭配实现网算一体的环网架构,可靠易部署,节省80%的光纤资源和汇聚网络设备端口,实现多杆合一。经初步没算,纯设备可节省成本10%以上,光纤成本节省80%以上。
如何配置网关是建设中的一大难点,市花路的智能杆站内部搭载边缘智能网关,多种业务系统硬件网关转为软件APP统一上线,物联终端统一接入,感知数据统一采集,运维费用可节省20%,运维效率提升90%。
这里全天候的Wi-Fi 6+网络,通过鸿蒙系统NFC功能一“触”即可入网,未来各类物联设备也可通过鸿蒙操作系统统一接入城市物联感知网,打通城市脉络。
2022年3月,深信投与华为联合建立了名为“天工开物”的联创实验室,仅用3个月时间,就孵化并在市花路落地20个路缘侧空间智慧业务,场景覆盖交通、城管和卫建等多个领域。该样板点也实现了业务场景创新“三快三易”,即集成快、迭代快、商用快,易开发、易部署、易运维。
陈晓宁说,城市感知网络体系的构建,需要以“技术”和“创新”为粘合剂,把独立的、互不协同的城市基础设施重新“链接”起来。深信投有国企资源整合优势,充分发挥华为在技术和产品方面的能力优势,携手共同搭建基础设施、边缘计算、网络和平台服务层。“有了市花路这个样板以后,我们未来有机会向到深圳其它地区复制,比如在某个片区选一个一两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推广,我们两家公司正在一起策划。”
数据共享,感知城市
公开数据表明,截至2021年10月底,深圳已累计建设多功能智能杆近1.9万根,走在全国前列。深圳多功能智能杆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特建发及深信投、深圳铁塔、华为、三大运营商等为龙头的较完整产业链。
截至2022年5月底,深信投运营的多功能智能杆已达5000多个,在深圳市工信局指导下建成的多功能智能杆综合管理平台大、中、小屏,搭建起物联运维、数据融合、场景应用三级架构。已建成多个示范项目,打造了5G通信、智能交通、智慧市政等36种场景应用。